1. 首页 > 工作总结

中考化学提分30: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热情

## 工作总结

实验台前,学生们瞪圆了眼睛。那支试管里的溶液正由蓝转绿,像被施了魔法。这不正是化学最迷人的地方吗?当教材上的方程式在眼前活过来时,连后排总打瞌睡的小王都伸长了脖子。

我们总说实验是化学的灵魂,可曾想过它更是点燃好奇心的火种?上学期接手初三毕业班时,三十多双眼睛里盛满的与其说是求知欲,不如说是对标准化试题的麻木。那些被反复背诵的"沉淀""气体符号",在他们笔下不过是机械重复的符号。直到把锌粒投入稀盐酸的刹那——"老师!它真的在冒泡!"惊呼声里,我看到了久违的光。

难道科学探究不该像剥洋葱?一层层揭开现象的面纱,眼泪与惊喜都是收获。我们取消了照本宣科的演示,改为"问题盲盒"制。每组抽到的不是操作步骤,而是诸如"怎样证明蜡烛燃烧产生水"的挑战。有个女生用冰镇试管收集水雾时,试管突然炸了。玻璃渣四溅的瞬间,她脱口而出的竟是"原来冷凝速度太快会这样!"

分数提升自然水到渠成。最后一次模拟考,实验探究题平均分较开学初涨了11.3分。更珍贵的是课间围住我的追问:"焰色反应能检测假黄金吗?""自制酸碱指示剂用紫甘蓝行不行?"这些闪着光的疑问,比任何标准答案都动人。

当然也有遗憾。当课程进度像催命符般追着跑,我们不得不砍掉"自制叶脉书签"这样的趣味实验。实验室通风橱的嗡嗡声里,总有几个孩子偷偷把试纸藏在笔记本里——他们带走的何止是数据,分明是科学探究的种子。

现在看着备考日历,那些用荧光笔标出的实验课日期依然醒目。就像化学反应留下的痕迹,有些改变已经不可逆。当试卷上的分数与眼里的光芒同步增长时,谁又能说应试与素养注定背道而驰?讲台上残留的氢氧化铜蓝色沉淀,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。